接下來的幾天,林小雨一直在想方設法,看看有誰能夠幫助自己不下鄉。
但一連幾天,沒一個人能夠幫助林小雨。
這天,知青辦辦事員的到來,讓林小雨徹底陷入了絕望。
“林小雨同志,這是你的下鄉通知書,下周一必須到知青辦報到。”辦事員面無表情地將一張蓋著紅章的紙遞到她面前。
林小雨顫抖著接過通知書,上面的字跡像刀子一樣扎進她的眼睛:黑省大興安嶺地區。
林小雨聽說過那里,冬天零下四十度,住的是地窩子,干的是伐木的重活。
“同志,能不能再寬限幾天?我”
辦事員打斷林小雨的話,“不行,不準時報到,就是抗拒上山下鄉運動,后果你自己清楚!”
送走辦事員后,林小雨癱坐在門檻上。
隨著時間來到開學季,楊家又有人去上高中了,就是楊謙。
楊謙現在十八歲,去讀兩年高中,正好趕上高考恢復,到時候參加高考。
天橋胡同里,今年初中畢業的不少,又找不到工作,如果沒法去讀高中,那就只能去下鄉了,所以,不少鄰居都來楊家了。
推薦去讀高中不是什么大事,楊富貴也就順手幫忙推薦了幾個。
不過,有幾個混小子,楊富貴是連看都不看。
這天楊齊下班回來,楊富貴就遞給楊齊兩封信,“你看看,是你大伯和大隊長從老家寄過來的,說是衛東要來四九城讀工農兵大學。”
“工農兵大學?我先看看。”
楊齊先看了大伯的信,又看大隊長的信。
原來,在個把月前,公社分到了一個工農兵大學的名額,公社主任就把大隊長喊到公社里了。
一個公社通常可能獲得一到二個名額,有些規模小或非重點的公社可能甚至沒有獨立名額,需要與其他公社競爭,能獲得三個或以上名額的公社屬于極少數情況,通常是那些全國聞名的大型先進模范公社。
楊齊老家所在的公社,不是什么大型公社,甚至是比較小,每年也就一個工農兵大學的名額,前幾年是根本輪不上下河村。
“楊隊長,咱們公社今年唯一的工農兵大學名額,我準備給你們村。”公社主任張有為說道。
“啊?”大隊長一下子沒反應過來,這好事會落在他們村里,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要求?
“而且這個名額是四九城工農兵大學的。”張有為繼續說道。
“張主任,我想知道這個名額今年為什么給咱們村?”
“呵呵呵,楊隊長,你也不要多想,我聽說你們村里的楊富貴一家是在四九城工作,還是不小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