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78章 朝堂之爭 (第1頁)

蜀中,成都。

朝廷上下此時已經收到河東,雁門,大同,以及幽州諸鎮的軍報。

北疆之地,混亂一片,首先是李克用不戰而退出雁門,朝廷新設才一年多的雁門節度使就這么跑了。

陳從進表盧龍雄平軍使王猛為雁門節度使,這個王猛就是陳從進的部下,在朝廷看來,這顯然就是陳從進推出來當個遮羞布的。

可這事還沒完,不久后,大同防御使赫連鐸被殺,蔚州刺史白義誠和陳從進相繼上書,白義誠自請留后,陳從進上書表白義誠為大同防御使。

赫連鐸怎么死的,朝廷現在還不清楚,不過,一些零散的情報證明,赫連鐸為部下白義誠所殺。

更讓朝廷抓狂的是,旁邊的振武軍也換帥了,契苾璋雖然沒死,但是主動上書請辭,衙將王卞自請節度留后。

朝廷上下,因為這事,吵的不可開交,但無論怎么吵,所有人都認同一件事,就是幽州的陳從進,此人就是顆災星。

到哪,哪里的節度使就會出問題,就是陳從進出兵了,弄的整個北疆,大同,振武,雁門三鎮全部換帥。

而對于陳從進表奏王猛為雁門節度使一事,宰相韋昭度激烈反對,言:“陳從進,深受國恩,先授其節鎮,后加封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加太尉,今又授其郡王之尊,國家待其甚厚,此輩卻無報效朝廷之意。

巢賊入關中,其不出一卒,甚至狂言欲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其心可誅,此等行徑,可比漢之董卓,梁之侯景。

陳從進今欲授其將為雁門節度使,此舉不過是掩人耳目,內中實則欲全據大同,雁門兩鎮,此疏斷不可同意。”

鄭昌圖的奏疏早就遞交朝廷了,其中除了鼓動朝廷出兵討伐陳從進之外,還有陳從進直接無視圣人,言此詔為亂命,不受此詔。

這等明晃晃視朝廷為無物的態度,讓朝廷上下,都感到憤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很多人還是明白的。

只是,憤怒之下,事依然要辦,陳從進的上書,是駁回,是同意,亦或是出兵逼迫陳從進退出雁門,大同二鎮,這一切,總是要決定出來的,總不能一直拖著,不解決吧。

而反對韋昭度的人也有,比如右仆射王徽就持反對意見,其言:“王猛鎮雁門,雖我等皆知其中詳情,然如今朝廷播遷,中樞未寧,且巢亂未熄,若貿然駁回武清郡王之請,北疆必生事端,況且,即便是朝廷駁回此疏,又該遣何人鎮雁門,大同?”

王徽的意思很明確,現在朝廷腦門上都是一大堆的事,哪有空去管北邊的事,而且,就算你想管,現在鞭長莫及,也管不了。

當然,王徽也不是不知道陳從進的野心,只是有時候,知道又能如何,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不知道為好。

現在穩住陳從進,大唐這張虎皮還能撐的住,要是真打起來,萬一敗了,那本就跌落谷底的朝廷威望,可就徹底蕩然無存了。

至于尚在河東的鄭昌圖,他的上書討伐陳從進的文書,那所有人都知道,真出兵討伐,現在肯定是行不通的。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