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暗。
陳從進整整看了一整個下午的文書,這些文書全是渤海國的歷史,現階段的情況。
渤海國的誕生,是在唐玄宗年間,當時的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東牟山稱震國王,因為地理位置離長安太遠了些,唐廷有些鞭長莫及。
于是,玄宗時,朝廷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為號,但這個時期,渤海國名義上還不是一個附屬國的地位。
直到唐代宗時,才詔令渤海郡王,升格為國,而這個時間段,是安史之亂剛剛結束七八年的時間。
陳從進從這些的文書中,揣摩出當時朝廷的這個決策,或許其中有著讓幽州背后,出現一個較為強大的力量,以此來牽制河朔三鎮。
畢竟,當年的河朔三鎮,里大部分都還是安史之亂的余孽,朝廷不可能不會對這些人沒有戒心。
當然,陳從進只是腦子一動,發散思緒罷了,這都是一百多年前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了。
總之,渤海國從建立政權開始,就不算是一個弱小的勢力,甚至在被代宗授封渤海國王之前,渤海國還曾出兵唐朝。
渤海水陸并進,破登州,殺刺史韋俊,陸路甚至沖到了河北一帶。
但是當初還是安史之亂前的大唐,正值盛世之際,當時的渤海國王大武藝,那就是豬油蒙了心,廁所里打燈籠,純純找死。
被暴揍了一頓后,渤海對大唐開始很順服了,大唐再怎么亂,渤海國也沒有囂張跋扈,反而是在經濟,政治,全面向效仿天朝。
而往后的歷史,就很尋常了,基本上就是出了幾代名君,文化昌盛,百姓富裕,被稱為了海東盛國。
昌盛之后,就是開始衰弱了,在唐末這個時間段里,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可以說是以前沒發生過,未來也不會發生的一個情況。
大唐在衰弱至極的情況下,老對手吐蕃完蛋了,草原上也沒出現什么特別強悍,能一統草原的雄主,西域方面也是一團散沙,東北面也是一樣,契丹未崛起,奚人渤海,皆是孱弱。
說起來,若非是五代廝殺的那般慘烈,把天下的元氣都給耗盡了,如果在唐末亡國后,立刻建立一個新興政權,就契丹的水平,那就是邊疆上的一點小毛病,哪里會演變成后來的大遼帝國。
陳大帥日理萬機,可以說,只要他想,真的可以跟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陳從進朝著奚部阿護孤和契丹耶律撒剌連遣了數波信使。
現在是六月中旬,陳從進打算效仿傳統的游牧習慣,秋季出兵,打草谷。
以己度人,陳從進自己都覺得,自己給渤海國的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當下的渤海國主大玄錫,只要不是一個慫貨,就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陳從進已經是契丹,奚人的共主了,在這個當口,那肯定是要讓契丹和奚人當主力了。
這個大玄錫,從文書中來看,是個很喜歡儒家文化的人,在他的要求下,宮廷,官員,貴族子弟,都需要研習《論語》《尚書》等儒家經典,就連科舉制度都被人家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