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94章 算籌與刀鋒 (第1頁)

冬日的塢堡,日子像磨盤一樣緩慢而沉重地轉動。張偉漸漸習慣了這種規律且壓抑的生活。每日天不亮就被刺骨的寒氣凍醒,跟著其他雇工去領一份稀薄的、能照見人影的麩皮菜糊,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的主要職責是“算童”,跟著賬房先生或者管家張福處理各種賬目。工作內容瑣碎繁雜:清點庫房里的糧食、布匹、鹽鐵;記錄佃戶上交的田租、借貸的糧種;核算莊丁的餉錢、工匠的工錢;甚至還要幫忙計算修建工事、打造器械所需的物料人工。

這些在后世看來極其簡單的加減乘除,在這個時代卻是一項頗為重要的技能。算籌(一種用小木棍表示數字的計算工具)的使用,數字的書寫(當時用的是復雜的漢字數字如“壹、貳、叁”),都讓計算變得緩慢且容易出錯。張偉憑借來自現代的靈魂對數字天生的敏感和基礎教育打下的扎實功底,處理起這些賬目來,顯得格外迅速和準確。

起初,賬房先生(一個姓王的老學究,戴著破舊的老花鏡)對他還頗為不屑,認為一個流民小子能懂什么。但幾次下來,發現張偉心算極快,用算籌也上手迅速,記錄的賬目清晰工整,錯誤率極低,不由得刮目相看。

“嗯,小子,倒是有點靈性。”王先生捻著稀疏的胡須,難得地夸了一句,“比那些笨手笨腳的強。”

管家張福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張偉辦事利索,不偷奸耍滑,嘴巴也嚴,從不打聽不該知道的事情。這讓他對張偉的信任增加了幾分,偶爾會交給他一些稍微重要一點的差事,比如跟隨去堡外收取田租,或者清點一些比較敏感的物資(如少量鐵器、藥材)。

內心獨白(價值的體現):

算術……在這里居然成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真是諷刺。

張偉很清楚,自己這點“特長”是他在塢堡立足的根本。他更加努力地工作,甚至主動學習這個時代的記賬方法和文書格式,讓自己顯得更有用。他知道,只有體現出足夠的價值,才能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地方獲得一點點生存空間,才能吃到那點能吊命的食物。

然而,他并未忘記獨臂老頭教給他的東西。算籌是謀生的工具,但刀鋒才是亂世保命的根本。

每當夜幕降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并不會像其他雇工那樣早早擠在冰冷的通鋪上睡覺以節省體力。他會借口去茅房或者找個僻靜的角落(如下房后面堆放雜物的空地),偷偷練習老頭教給他的搏殺技巧。

沒有對手,他就對著木樁、土墻練習劈砍、突刺。回憶著老頭強調的要點:發力要狠,角度要刁,步伐要活。寒冷的冬夜里,他揮汗如雨,柴刀破空的聲音被風聲掩蓋。虎口再次磨破,結痂,再磨破,長出更厚的老繭。手臂和肩膀的肌肉在酸痛中逐漸變得結實。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