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河邊打水的村民不少,見到他們后,難免多問幾句,知道是要建圍墻之后,不少人意動。
畢竟在災情嚴重的時候,人性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建圍墻也能多一些保障。
村里的河流已經快斷流了,只有細細一股在石縫中流過,拿桶接許久也不見得能接滿,桶里還滿是泥沙,過不了幾日怕是要斷流。
宋玉書站在裸露的河床上上,翻找一些看著平整的石塊往背簍里放。
宋玉書翻開石頭,石縫下的泥土還是濕潤的,她心中一動。
等了好一會兒見打水的村民回去后她才開始行動。來到水源附近,翻開旁邊的大石頭,底下竟然還窩著一窩泥鰍,她眼疾手快在泥鰍鉆走前一網打盡。
宋玉書翻了好幾塊石頭,不僅抓到了黃鱔、泥鰍,運氣好還能在草叢里抓到幾只小龍蝦。
魏大哥和魏二哥發現她這邊的動靜之后,很快加入,現在糧食金貴著呢,能多撿些吃的也好。
“回去吧,我們如今不缺口吃的,抓這些也只是嘗嘗鮮罷了,不好做得太過,”魏父叫停他們兄妹幾個,將石頭和那小半筐河鮮背了回去。
魏母沒想到他們出去搬石頭還能摸到這么多河鮮,連忙從井里打了水,將這些河鮮放進去吐沙。
如今也就家里打了井的人家好過一些,不用走上大老遠去打水。
有背回來的石頭做基底,魏家父子幾個沒花幾日就將圍墻砌了起來,事關家里安危,圍墻自然要建得高一些,所以他們費了不少功夫。
村里陸陸續續去撿石頭砌圍墻的人家也不少,不過并沒有同魏家人一般費太多心思砌高墻,只是圖個心理安慰罷了。
等河里徹底斷流之后,村里的人也開始找上門來打水。
村里除了魏家之外也就立正和另外一戶人家打了井,所以每日來魏家排著隊打井的人并不少。
來來往往的,有些人感激魏家愿意給他們過來打水,也有人心里不平衡,過來打水卻總是時不時刺上幾句。
“要我說還是魏家有錢,打口井可要十幾兩呢!”
“那不是,村里如今就他們家最舒坦,哪像我們啊?天不亮就起來打水。”
原本還算和諧的場面也因為男人這句不滿變得尷尬。
“李二牛,當初我家男人找里正建議在村里打一口井以防村里旱情嚴重沒有水用的時候,我記得你是反對聲最大的吧?怎么如今我們家愿意給你打水,你還有臉怨我們呢?”
魏母毫不客氣地回敬道。
“就是,李二牛,你不想打水就趕緊走開,我們后頭可還排了不少人呢!”
“要不是你們這些人反對,我們村里怕是早就打好井了,哪里需要排這么久?”
后頭的人生怕李二牛惹怒了魏家,往后人家院門一關就不給他們打水了,紛紛聲討李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