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82章 誓后的新骨 (第1頁)

藤誓立后的第三日,陳默在聚聚的莖稈上發現了圈新的骨節,比之前的更鼓些,泛著青紅交雜的光,像把三地的藤誓都凝在了這截新骨里。

“這是‘誓骨’。”石敢當蹲在旁邊,用指腹蹭了蹭那圈骨節,“青核老藤立誓后都長這玩意兒,越硬越結實,能扛住雪壓。”他從懷里掏出塊北境的雪鹽,碾成細粉,輕輕撒在誓骨上,“用雪鹽養養,讓它長得更硬實。”

蘇清月拿來塊浸過同源水的軟布,細細擦拭誓骨周圍的藤皮。“得把浮塵擦干凈,”她的動作比繡金線時還輕,“老繡譜說誓骨沾了塵,就像誓約蒙了灰,得用心護著。”

誓骨被擦得發亮,青紅兩色在陽光下流轉,像有兩小股氣在骨節里轉。陳默湊近了看,竟在骨節的紋路里發現了極細的金絲,跟金核藤的星斑紋如出一轍,像是藤誓里的三色氣真的融在了一起。

老漁人提著桶新汲的海水來,往誓骨下方的土里澆了半桶。“南洋的浪能磨硬船板,也能磨硬藤骨,”他看著海水滲進土里,誓骨的紅紋似乎更亮了些,“讓它知道,誓約不是嘴上說說,得經得住實打實的磨。”

孩子們課間跑來,見聚聚長了新骨節,都圍著看新鮮。扎羊角辮的小姑娘從兜里掏出個小銅鈴,用紅繩系在誓骨下方的藤衣上:“給誓骨掛個鈴,風一吹就響,像在提醒聚聚別忘了誓。”穿海藍衫的小男孩則找來根光滑的竹枝,輕輕靠在誓骨旁:“給它搭個小拐,等長得更粗了,就能自己立住啦。”

陳默翻開絮語簿,在藤誓那頁的后面補了幅誓骨圖,旁邊注著:“誓后三日,聚聚生誓骨,青紅相間,隱含金絲,似融三地誓約。”他畫到金絲時,筆尖頓了頓,想起星夜立誓時,蘇清月眼里的光,跟這金絲一樣亮。

蘇清月把孩子們系的銅鈴畫了進去,鈴繩上還特意添了個小小的蝴蝶結,像給誓骨系了個漂亮的結。“這鈴響起來,”她輕聲說,“就像聚聚在跟我們應誓呢。”

午后起了陣風,銅鈴在誓骨下叮當作響,聚聚的新葉順著風勢往高處伸,誓骨挺著腰,竟沒被吹彎分毫。石敢當看得直樂:“你看,這誓骨真管用,才三天就有硬氣了。”

陳默望著那截立得筆直的誓骨,突然覺得這藤苗像是一夜之間長大了。它不再是那個需要小心護著的新苗,而是開始學著扛起誓約,學著把三地的期盼都化作生長的勁,要長成能遮風擋雨的模樣。

蘇清月從繡籃里拿出塊新帕子,帕角繡著截小小的誓骨,骨節上纏著青紅兩色的線,線尾綴著顆小金珠,像誓骨里的金絲落到了帕上。“給你留著,”她把帕子遞過來,指尖不經意間碰到他的手,像被誓骨的金邊燙了下,“往后看帕子,就想起聚聚立誓的夜。”

陳默接過帕子,布料上還帶著蘇清月指尖的溫。風又起,銅鈴再響,聚聚的誓骨在風里挺得更直,像在說:放心,這誓,我記著呢。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