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報》刊登的杜瓦爾將軍采訪內容當中,杜瓦爾將軍面對為什么對生下孩子的婦女,和沒有生下孩子的孕婦植發雙標的問題,做出的回答是非常開誠布公的、是全無私心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確實不公平,她們是受害者,但為了參戰官兵的未來生活保障,如果有一天當國家需要面對外來威脅的時候,公民們勇敢的站出來,就只能這么做。反正我已經五十九歲了,就是一個臨近退伍的老軍人,并不介意自身未來會受到什么樣的抨擊,為了軍人退伍后的生活保障,反對者愛說什么就說什么。”
“杜瓦爾將軍,謝謝你……”市政廳外面忽然傳來和聲樂一般的感謝,科曼聽到放下《費加羅報》,走到窗邊看向外邊,大概幾百名身著軍裝的軍人在市政廳外面吶喊感謝。
科曼不知道這是哪一支部隊,是不是馬上就要開赴德法邊境,但這一幕的出現,應該證明了全體法軍都這件事的傾向。
逼著婦女為了免罪嫁給傷殘軍人,組建家庭保障未來這些軍人的生活。
這個過程當然是會引起非議的,法共的領導人多列士提出質疑也很合理,從手段上確實有些見不得人。
但這種事,都是理論上有更好的辦法,可更好的辦法從來都只存在理論上,科曼這一手受害者有罪的手段,確實是十分卑劣,這是無疑的。
但是不可否認,這是成功率最高見效最快的辦法。
孕婦群體被赦免之后,留給可能被流放的婦女就只剩下了一條路,找到軍人結為伴侶生下孩子,參照還沒有分娩私生子的孕婦,用肚子里的球脫罪。
巴黎市政廳一天之內迎來了六七波軍人表達感謝,由此可以證明,不僅是女人可以共情,軍人互相共情起來一樣不會差。
戰爭還沒有結束,誰都不能保證,戰爭之后還能完整的回來,一旦缺胳膊少腿的退伍,這些軍人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今天為傷殘軍人發聲,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發聲,留下一個未來的可能性。
“法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真的不是法共,而是軍人。”科曼承擔自己有賭的成分,但這一次賭對了。
從一九四零年到現在,累計的三百萬參戰法國軍人,才是最大的公約數,他們加上他們的家庭,要超過法共這個事實上第一大黨。
而且別說多列士并沒有反對,只是覺得執法雙標要求解釋,就算是法共本身下屬的武裝力量,也不會反對這一對傷殘軍人保障的處理辦法。
法蘭西青年師相信會通過這一次的行動,扭轉之前清算法奸的負面印象。
同時法蘭西第一集團軍,又為青年師補充了一個團,這個團是由洛林老兵組成,這是因為德拉貢上將考慮到青年師的戰績僅有馬賽大捷,作戰能力堪憂才對其進行補充。
洛林十字團的加入,會極大程度上補充青年師缺少作戰經驗的不足。此時大量法軍已經進抵法德邊境,武器danyao源源不斷的運往進攻薩爾的預設陣地,科曼也開始隨部隊接收武器裝備。
青年師的裝甲單位仍然是以英美武器為主,混編丘吉爾坦克和謝爾曼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