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分班后的第一節課就讓李耀輝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氛。
班主任王老師年約四十五,個頭不高,他已經連帶了五年的畢業班,學校門口每年出現在大紅色橫幅喜報上的名字幾乎都出自他的班級,去年,他更是創造了連續兩年一個班級走出市理科第一名的佳話,可以說,進了王老師的班,相當于半只腳踏進了名牌大學的門。光是坐在他的講臺下,班里的學生就忍不住有一種自豪的情緒,今天李耀輝也感受到了這份光榮。
王老師開堂第一課,先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理想”。但他沒有談理想,他第一句話是:“你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高三和你們之前所有的學習經歷都不一樣,如果你之前是靠天賦走到這里,那么你要做好開始吃苦努力的準備;如果之前你是靠努力走到這里,那么你要做好花掉半條命的程度努力的準備;如果你走到這里感覺自己已經花掉了半條命,那么接下來的一年請你拼命,拼到自己不倒下為止。”李耀輝想了下自己屬于哪一種,覺得自己接近于第二種,但也沒到拼勁半條命的程度,不知怎的,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旁邊坐著的劉樹志,內心把他明確的分到了第一類人的行列,劉樹志罕見的也靠在后座抱著膀子聽著王老師的講話,大家都被王老師的話震懾住了,畢竟大家只知道,上完高三,要高考,要考大學,但究竟好不好考,備戰起來是個什么樣,大家心里也沒有具體的感受。
王老師又講了下去年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各類學校錄取的殘酷比例和人數,大家心中對高考成績有了個模糊的認識,最后,王老師轉過身指了指黑板上的兩個大字,
“同學們,我相信能走到我這個班級的人,無一例外是對自己有要求,甚至是要求很高的人。你們已經具備了優秀人才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高考的動員,我想不僅僅是為了一紙錄取通知書,你們應該在這個一生中最辛苦,最關鍵的拼搏期,試探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去證明自己,你行。我知道大家考大學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為了父母殷切的希望,有的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則是為了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不管你們是處于那種目的,都很好!都沒有高低之分,你們現在所做的,就是為了你們的目標,去奮斗!去實現!這件事本身,才是最大的意義!等你們實現了第一個目標,完成了個人或他人的希望,踏出這堅實的第一步后,未來的你們,一定要去努力實現個人的理想!繼而為這個社會,為咱們國家,做出貢獻!”
同學們鼓掌了,這段話,對李耀輝來說,還有些深奧,比如個人理想、社會貢獻,對他而言,直到現在,他覺得他的目標或者說是目的不足以用“理想”這個詞來形容,如果說之前的認真學習來自于他自身的性格和強烈的自尊心,那么現在,他對高考的概念是以后會有一份城市的工作,不再重復上輩農村人種田打工的命運,生活能變的好一點,不要總為短了的袖子,壞了的圓珠筆,斷了的眼鏡腿兒去操心。但是不管怎么說,王老師的話確實說到了他的心里,讓他感受到了一種要打起精神,去度過不平凡的一年的震動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