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才僅僅4節,但能夠徹底拋棄風帆,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可惜就是同時期的英國戰艦使用的蒸汽機已經能夠產生六十馬力的動力,是清國戰艦的十五到二十倍,加上火炮和士氣訓練各方面的差距,清國的戰敗基本上是毫無懸念的。
每每想到這段歷史,方杰總覺得很可惜。清國在憑借武力將原本屬于漢人的畫畫江山打下來之后基本上都是在走回頭路,所以方杰怎么都想不通,為什么在后世還有人拼命的推崇“康乾”,那些為“康乾”拍手叫好的人,究竟是真的不知道歷史呢,還是因為收的昧心錢太多了,才會如此這般的賣力?
思緒拉的有些遠了,都是眼前這臺蒸汽機的運轉,讓方杰浮想聯翩。
“吭哧,吭哧!”
蒸汽機運轉時的巨大聲音刺激著在場人員的鼓膜,那種感覺雖然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而覺得不滿。
相反,巨大的聲音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仿佛帶著一種魔性,一種讓他們沉迷的味道。其實方杰對這種聲音也很陌生,畢竟哪怕是在后世,這樣古老的蒸汽機同樣是非常罕見了,只有在十分落后的國家才有,國內的話估計要么就是在博物館,要么就是極少數的風景點,蒸汽機的作用也不再是工具,而是用于展覽和了解歷史的道具。
方杰跟其他人不同的就是,他知道這種聲音是怎么回事,也知道這個聲音將會帶給世界怎樣的改變,或許他現在隨便說一句話,諸如:“這是蒸汽機的一小步,卻是全世界的一大步”這樣類型的話,就可以被載入史冊,然而最終方杰還是沒有開口,只是在心中默默念叨了一句更加偉大的話:功勞是我的,也是你們的,歸根結底還是大家的。
巨大的轟鳴聲帶來的是負重器械的上下起落,有人在旁邊專門進行計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負重進行調整,然后重新計數,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很落后,但卻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利用這種方式,蒸汽機第一次運轉了三十分鐘后,被方杰叫停了。
到此為止,第一次試車算是圓滿成功,接下來就是核實數據和拆開蒸汽機檢查里面的零部件情況,如果說半個小時運轉就出現問題的話,那就證明是零件品質不過關,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整改。
不過后面的工作方杰已經不需要參與了,他是個領導者,不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今天能夠來參加這次試車都已經是很重視的表現,正常情況下他隨便安排一個人來,然后坐在家里聽聽匯報就好了。
對于方杰的這種重視,研究所里的匠人們心情是十分激動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方杰就等于是個土皇帝,而匠人,不管他的工作技能達到何種程度,對于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上級乃至皇帝陛下的重視,心中還是非常激動的。
在會議室里坐著聽研究所幾個項目負責人介紹最近的科研成果不久,那邊關于“南都一號”的各方面真實性能報告就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