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蘭一開始還帶著微笑聽著,漸漸地,就笑不出來了。幾次想打斷她,可她偏偏不順著她的話說,反而將話題越拉越遠,越拉越遠......等莫小蘭忍無可忍氣沖沖離開后,于若曦才收起了笑容。求人也不拿出求人的態(tài)度,誰欠她似的,大爺!后天葉杉杉辦百日酒,可她手中的錢在買了獸藥后,都被用得一干二凈。總不能空著手去吧?眼下雖然沒下雨了,可道路泥濘,最近幾天車輛都難以通行,上山再買賣牛羊也不可能,還是得想辦法掙錢。思前想后,突然想到明天正好逢十,不如......趕圩去!山區(qū)地方趕圩得起早。雞叫頭遍,于若曦就起了,做好飯,也沒吵醒兩個孩子,吃了飯悄咪,咪地離開了。她把準備好的東西都收拾好,放進空間里。表面上則背了一個大大的背簍,表面用麻袋蓋得嚴嚴實實。鼓囊囊的,好像有很多東西。實際上就是個空背簍,方便她裝樣子拿取東西。一路緊趕慢趕,加上路途泥濘不好走又走錯了路,于若曦整整走了四個小時,才看到記憶里的圩集。而這時,都是上午十一點了。犄角旮旯里的圩集和別的地方完全不一樣!她進來的方向恰好是豬市,這里不但賣大豬小豬,還賣其它家禽家畜。和縣城的道路靜悄悄地完全不一樣,圩集里人來人往,接踵擦肩。吆喝賣菜的、打鐵的、修馬蹄掌的、賣簸箕、扁蓋的、賣草鞋、賣老土布的......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那老土布真的是自己一絲一線紡織出來的土布。其實早些年老媽也會紡織。只是后來大煉鋼鐵那時把紡織機拆了,都用了燒火了。她現(xiàn)在用的那床蚊帳,就是當初老媽一絲一線用麻繩紡織而成。就單單做那床蚊帳,老媽和她一起耗時兩年才做好。麻帳份量非常重,加上是灰撲撲的顏色不好看,卻耐用。最讓于若曦驚奇地,是坐在兩張條凳上繡花的兩位,一位年紀頗大,一位還是小姑娘,兩個人都安安靜靜的在秀繃子上繡著花,而二人之間的凳子上擺放著一個扁蓋,里面擺滿了刺繡,精美得讓人舍不得眨眼。恰好旁邊有人討價還價,于若曦看見對方用兩升麥子,換走了一塊繡著一雙鴛鴦的紅布。據(jù)說,是拿回去結婚用。于若曦邊看邊走,一直走到賣吃食的地方,才回憶起自己來圩集是目地。趕忙把背簍放下來,裝模作樣揭開表面的麻袋,實際上卻從空間里把帶來的東西轉移出來。“都來看咧!剛剛出爐的小吃哦,好吃,好看,又好香咧!賣琥珀花生,江米條,爆米花,小饅頭啰!”其實不用她喊,只她一揭開表面的麻袋露出小吃時,一股濃郁的香甜氣息瞬間四散開來。眾人紛紛駐足朝她看來。不過片刻,在她的面前就圍攏了一大圈子的人。眾人你推我擠,都試圖站在最前面:“姑娘,你這個江米花怎么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