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790章 (第2頁)

一晃到了五月底。

隨著安定東路軍的回歸。

沈麟的西路軍,就再不用四處巡視。

騎兵們滿世界跑的日子結束了。

一部分駐守流浪灘馬場,一部分去了露水谷牧場搞軍屯。

陳梁的水軍發展很快。

終于擴充成了一個游擊部,三千人。

當然,沈麟的官職才不過游擊將軍。

他手下的主將,如梁自忠、陳云、陳風、陳梁。

雖說名義上擁有一個游擊部三千人的兵力。

但依然只能稱之為副游擊官。

造船場搬到了完全竣工的鹽水湖畔。

但在水門碼頭這兩個月,也先后改造了四十艘大小船只。

接下來準備自造。

作為中堅力量的五千擔戰船足夠了。

造船場將開工建造一批千擔級哨船,三千擔護衛艦。

以及三艘萬擔級旗艦。

到時候,鐵城水軍將形成三支分艦隊。

一支駐守流浪灘。

那邊已經在疏通航道,修建水軍泊地和營房了。

一支常駐瀘水河口,當然,也會有相應的水軍營寨。

最大泊地就是鹽水湖,這里是水軍的大本營。

每支艦隊包括一艘萬擔級旗艦,四艘五千擔級主力戰艦。

四艘三千擔級護衛艦。

四艘千擔級哨船和部分五千擔鐵棚運輸船。

因此,每個分艦隊的船只都將近二十艘。

平均按照一艘船搭載一百人計算。

目前一個水軍游擊部,是遠遠不夠的。

操縱一艘千擔級哨船就得五十人。

三千擔級需要八十人。

五千擔級不得低于一百五十人。

萬擔級還得翻倍。

當然,運輸船不需要太多人。

暫時也沒那么多船只。

大批移民的到來,不但解決了鐵城的人力缺陷。

水軍理所當然地也得到了很多合格兵源。

因為這些人里,就有不少是沱沱河上的漁民和船工。

之前的勞工都遣散了。

一來他們要回去搶收夏糧。

二來,沈麟也煩透了各方在勞工中安插探子。

直到月底,移民已經達到了一萬五千戶,六萬余人。

沈麟緊急叫停。

不是因為住房的問題。

天氣暖和,人力不缺,慢慢修就好了。

現在擺在眼前的難題是生活用水。

成年人太多了,跟收納孤兒完全不一樣。

鐵城以往的生活用水是井水結合提灌河水。

可水塔畢竟儲量有限,還得滿足工坊用水,哪里夠?

于是,沈麟一發狠。

干脆征集了兩萬人上山。

露水溪新修的水庫太遠,不可能架設百十里的管道供水。

簡單。

沈麟在距離西門兩里路的半山腰,找了一處深度六七里的山谷,開始修建二號水庫。

這地方距離近。

山谷寬度近三里,如果堤壩高度修到十五丈。

蓄水量足足三億多方。

哪里是城墻水塔能比擬的?

別說十幾萬人的用水,就是再多一倍。

都不存在用水難的問題。

同樣是建在露水溪上。

兩個水庫梯次蓄水防洪。

周邊合適的地方,還能開發不少梯田、菜地。

當然,這兩里路程,得建造大型的水泥管道。

整個工程量都不低。

不過,得靠民政部自己掏錢。

他們也很踴躍。

一旦水庫建成,單單收水費,一年就不少錢了。

這是一次性投入,幾十年都旱澇保收的生意。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