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012章 (第1頁)

喀喇汗征戰一輩子,最后卻死在舒適的溫泉中。按照草原習俗。他這般仇敵滿天下的梟雄人物,沒被割掉腦袋拿去制成酒杯或者尿壺。其實也算壽終正寢,很圓滿了。可坎兒諾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南蠻子就該乖乖地等著被征服。父汗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扛起父汗為竟的征服大業。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回鶻的都城,富貴城。坎兒諾回不去了。草原人角逐汗位,比中原漢人皇室要慘烈得多。他的兩個哥哥,在幾年前已經激烈碰撞過一回了。大哥拔都殺死了老二畢格樂。喀喇汗事后也沒懲罰拔都,還稱他是草原上的鷹崽子。這個時代的回鶻和大遼并稱為草原雙雄。遼國的疆域比沈麟記憶中的歷史,要小一些。遼國的上京還是在臨潢府,統治重心偏東北方向。回鶻和遼國之間以斡難河,陰山一線為界。北邊疆域包括貝爾加湖一帶,也就是這個時代的北海。發源于杭愛山的色楞格河是回鶻人的母親河。他們的都城建立在色楞格河中段。自大齊王朝被大周取代之后。對草原的影響逐漸消失。回鶻和大遼幾乎同時建立。兩國之間,也爭斗了小二百年,誰都想征服對方。最后又發現,誰都奈何不了誰。后來,遼國開始大力開發遼東,并征服三韓,還拿下了幽云十六州。回鶻也沒忘了從中原王朝身上繼續割肉。不但奪取了水草豐滿的河套平原,還繼續往西拿下了瓜州和涼州,甚至走得更遠些。蔥嶺和阿爾泰山一西的大片土地和草原都被他們統治了。西域很多部落和小國都向回鶻稱臣。這其中,喀喇汗征戰四十年,成果最大。按理說,回鶻控制的部落更多,控弦之士比遼國更強大。但是,喀喇汗發現。草原人再怎么生養都比不過南蠻子。遼國控制的遼東,三韓和幽云十六州,這些年,人口爆發式增長。如果單純的比青壯人數,回鶻完敗。要是兩國再次爆發大戰。回鶻人的戰爭潛力,豈不是遠遜于遼國?正好,遼皇耶律宏志野心勃勃,打算滅掉大周。可單單憑借一國的力量,好像很難。于是,他邀請喀喇汗一起干。雙方約定,誰奪得的領土就是誰的。喀喇汗不干都不行啊!按照草原人的經驗,征戰弱國,只會越打越賺便宜。大周如今衰落到了跟熟透的果子似的。一旦遼國吸足了大周的養分,回頭再對付回鶻?那前景就更不妙了。因此,聽說遼皇發動八十萬大軍馬踏中原。喀喇汗也聚集了七十萬草原部眾南下。雖說少了十萬人,可喀喇汗的部眾都是精銳騎兵。還包括黃頭回鶻的十萬騎呢!戰斗力遠比遼國摻雜了大量漢兒的步騎更強。結果,仗打到現在。喀喇汗死在半道上。七十萬大軍也就剩下十萬出頭了。不說對戰強大得可怕的西軍。喀喇汗臨死之前,都在給心愛的小兒子想退路。隨軍的部族首領和大將幾乎都死光了。留在燕子峪的人馬,原本就是坎兒諾掌握多年的親信部眾。烏默爾又是個忠于喀喇汗的。他深知大王子拔都是個狠人。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