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一個想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行。”瑾王道:“所牽扯到的人和錢財也不少,因此我想著先去戶部看看國子監一年的開銷,再問問御醫院這邊,若是可行再寫折子遞上去。”若是不行,那就要另外想辦法了。不過依照瑾王從戶部得來的賬冊,再看林驚雨跟兩位御醫的溝通,這件事情能成的概率還是很大的。這還只是建立“醫學院”的好處之一。吊著周邊諸國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給衛國培養一些好的大夫。“一個好的大夫,甚至能夠造福一鄉一村一鎮的百姓,能夠減少不少非必要的傷亡。”瑾王雖然沒有去戶部調材料,可大約也是知道的。人口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而醫學發達的國家,人口增長必然是比其他國家要強上不少的。就按照林驚雨所言,醫學院的學生五年一批畢業的,一批兩百人。五年后,諸國派來的學子歸國,而衛國已經有兩百個畢業的大夫的。還有兩百個一年后能畢業的,兩百個兩年后能畢業的。這般循環下去,衛國各州各縣各鎮遲早能夠有足夠的大夫。而且會一直比其他諸國領先。至于其他諸國究竟能不能在第一批派來的學子回去之后復制這“醫學院”的模式,也是未可知呢。這畢竟不是一筆小錢,而且是要持續花費下去的。若是他們不能,那就要一直往衛國派人來學習。按照林驚雨之前所說的,這樣他們是可以收學費的。醫學院必然是要比國子監花費更高的。畢竟,國子監的花費醫學院都有,而且醫學院除了課本之外,還有藥材和器具的支出。他們的課本還要專門刻印,也要另外花錢。而且學生也不能只在醫學院里學習,他們還要“實習”,到時候可能要安排進各個醫館練手。最好還能每年組織一場義診,這樣也能惠及百姓。可是錢花起來肯定也是如同流水一般。這般算起來,醫學院這個設想想要通過戶部那邊的可能性簡直微乎其微。所以林驚雨想了一個辦法,兩百名學生之外,他們再招收七十名自費生,還有三十名外國留學生。自費生一人一年八十兩銀子,而外國留學生的話就要貴一點,林驚雨當時直接張口就要八百兩銀子。瑾王都被她嚇了一跳,可林驚雨理直氣壯道:“原本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供他出來讀書學醫術,這八百兩銀子不算多吧?”三十個留學生收滿的話,就是兩萬多兩銀子了。可真要以國家來算的話,一個人八百兩銀子實在不算多。畢竟,若是不要錢的話,這其中可操作的范圍就更廣了。林驚雨是按照一國五人來算的,五個人也不過是四千兩銀子。若不收銀子,也可以交換成其他好處。涉及到兩國邦交,那自然是無小事,也不是輕易能夠用錢就能解決的了。比如戎國,可以跟他們要上好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