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路,因為地處西北,西面是吐蕃諸部,北面是西夏國,東北方向甚至還有一部分與遼國接壤,乃是四戰之地,三面皆敵,自從趙宋建立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趙宋的一流將門大多都與陜西路有關。麟州的楊家將,延州的種家軍,府州的折家軍以及姚家軍乃至于劉家軍,甚至更早的呼家將大多都是陜西路出來的,或者是在陜西路與異族的大戰之中成名的。只是,北宋強敵環伺,加上重文輕武,將門地位低下,連狄青這樣的重將面見宰相都需要唱名而入,更何況是其他人?盡管西北將門人才輩出,也難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疆拓土,北逐大漠。面對著強敵的威脅,陜西路的行政版圖也隨著軍事部署一變再變,最早就是一個陜西路,后來分為秦鳳路與永興軍路,再后來,一分為四,甚至一分為六,行政區劃的頻繁變更,也給當地的軍政事務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到了如今,北宋的末年,陜西路自西向東被分為了熙河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以及永興軍路等六路,大名鼎鼎的老種與小種,就是鄜延路經略使。前者晁云一口氣將魯智深、楊志、姚平仲等人盡皆派到了陜西,首先占據的就是最東部的永興軍路以及魯堰路,這里也是種家軍、楊家將以及折家軍起家的地方,楊家將與姚家軍在這里影響深遠,門生故吏不少,對于這里在了解不過。占領整個陜西路,晁云也明白,僅僅憑借著他們幾個人,手中不過兩萬兵力,就想將整個陜西路都掌控在手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先占據住永興軍路與鄜延路,等到站穩了腳跟,再說其他的。魯智深與姚平仲楊志來到了永興軍路,如今二十萬西軍基本上都已經灰飛煙滅,整個陜西路都沒有留下多少兵力,正好便宜了魯智深等人。僅僅一年時間,三個人基本上就將這里給占據住了,魯智深占據府州清澗城,楊志占據麟州、姚平仲占據延州,三個人各自率領數千兵力,派出了一個倒三角的陣勢,將永興軍路的北部死死的扼住,現在不是搶地盤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西夏的威脅問題。晁云的大名府勢力控制住了陜西路的東部,而宋江派出的朝廷大軍則是很有默契的占據住了西部的熙河、秦鳳路以及涇源路環慶路。大打出手,跟晁云死磕,絕非什么上策,吳麟乃是當代名將,劉光世與杜壆也不是易于之輩,現在西夏已經對陜西虎視眈眈了,如果中原的人先自己內斗起來,只怕絕對會被人家趁虛而入啊,本來現在陜西的防務就已經薄弱到了極致,若是再內斗一場,不管誰勝誰負,笑到最后的只怕也不會是朝廷與梁國,最有可能的是人家西夏!招兵買馬,訓練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