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又對張丹說道:“張丹,你跟老鄭他們做好溝通,讓他們做好準備,隨時往這邊送酒,現在的運輸不太好做,不要等到我們這邊要貨,他們那邊火急火燎,什么準備都沒做好。”“還有就是,你要在這邊找一個倉庫,不用太大,到時候貨送過來,我們得有地方放。”張丹問道:“老板,我們要直接打開市場嗎?”李翔搖頭:“不不,我們先看看這邊市場的反響。”李翔其實也是怕在這里遇到“硬骨頭”品牌,要是這里有一個很暢銷,本地人認可度很高的本地品牌,想要打開這里的市場,幾乎是不可能,就算打開了,成本也太高,這次來,主要還是看看具體情況。接下來幾天,陳峰一直在外地跑商店、跑批發商,打聽各種情況。張丹則到處找倉庫,還要找幾個做貨運的師傅,啤酒這東西若是要運送,肯定是要用車的。李翔則去了超市、夜宵市場、飯店等地方,順便還做了一些街訪,主要看消費者的情況。當所有數據匯總到一起,李翔心里也有一個大概的底了,本地沒有特別強勢的品牌,還是可以發展的。一天忙碌完,李翔三人吃完飯,李翔把陳峰和張丹叫到自己房里:“老陳、張丹,經過這幾天的調查,更加印證了海波他們的資料是沒有錯的,至少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現在做一個小范圍的推廣,看看效果,要是沒有問題的話,讓海波安排人過來對接這邊的市場。”“老陳,你這些日子也接觸了不少批發商,到時候把這些資料都利用起來,我們不求一口吃個胖子,但我們前期至少要能立住腳,想辦法把口碑給扭轉過來。”陳峰提議道:“老板,我這些日子了解到一種辦法,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拿來用用?”李翔還是一個很樂意聽人意見的人,你從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至少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后來很多的風口,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人想到了,只是當時想到的人沒有足夠的客觀條件去運行。比如新能源汽車,后來大火,全世界都在研究,甚至有人借此成為了世界首富。如果有誰幻想這個年代搞電動車、搞新能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第一輛電動車其實是在1891年就出來了,燃油車剛發展的時候,電動車也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的。換句話說,后來折騰的新能源電動車,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被老祖宗們玩過的。而且,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國就已經有人提出要發展電動車,九十年代也有人投資幾千萬研究過電動車。所以,后來那些看著似乎很超前的點子,實際上大部分早就被人研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