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那里已經十分不可忍受。而以紫汐現在的狀態,會到什么位置她真的不敢想象。
但這種從零開始的感覺,感覺和她每次做專題時很像。從幾乎一無所知,到查完所有的資料成為半個專家,然后約稿或做采訪整理成權威的稿子,付印數萬冊出現在報刊亭里。每個月重復著這種挑戰,找新選題,做新的研究,約相關的專家,把不懂的領域一點點擴大,把自己鍛煉成不懼怕從零開始的性格。
再往前一點,又和她在大學里期末考的狀態很像。雖然她每一科平時都有認真聽課,但每到期末考的時候都會深刻地覺得,其實單純的為了拿學分的話,每個學期只用在考試周來上學就可以了。閉卷考試的課目,大家平均留給背書的時間一到三天不等;寫論文考察的科目,紫汐的極限紀錄是在兩周內寫完了九門課的論文,考了三科閉卷,而且每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
那次極限操作讓紫汐傷腦又傷身,上洗手間和吃飯都要想著怎樣分配時間,考完最后一科時,她發誓再也不要再來這樣一次。但她掛了整個考試周的聊天簽名,也成為了她在日后每每面臨Deadline時的座右銘:“人類啊,只要有24小時,沒有什么奇跡是不可能的。”
如今她離周五放學后的周考還有48小時還要多,是再次相信這奇跡的時候了。
而且,不幸中的萬幸,周五考的是英語,這一輪的數學已經在剛過去的周二考完了。離她下一次考數學周考,還有整整三周的時間。
這樣一想,時間之神對她還是很友好的,沒有一來就把她往死路上逼。
得益于她工作后仍然不時想考個證來玩玩的想法,英語是她一直沒放棄的。大學時好幾門課是英文教材,百詞斬每天刷著,VOA和BBC每天聽寫著,寫論文找的也是外文文獻,這兩天只要復習一下考點刷幾套題恢復一下手感,估計問題不會太大。
下周的歷史,在高中時是她的強項。他們高三才文理分科,高一高二沒有人會去聽這些所謂的副科課,全靠期末突擊復習。老師也知道他們的德性,此時文科班的歷史和地理相當于從頭開始上,高三才開始,要背的應該還不多。
地理稍微難一點,但他們地理老師作為高考出題組的老師,重點劃得相當到位。只要能記住每節課他用十分鐘劃出的知識點,足以應對這階段針對性極強的周考,基本是老師上什么考什么。
地理老師自夸自己上課的筆記可值錢,紫汐筆記做得認真,一把彩色鉛筆在一旁放著,完美地復刻了地理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的山川河流洋流氣旋,高考結束后在校門口擺攤,她的地理筆記被高價買走。只不過當時的高價,還不夠工作后和朋友一次聚餐的錢,紫汐每次想起來都深深后悔。而她的歷史筆記,則被歷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