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14章 (第1頁)

聽到這,三柳先生當即起身來到門外叫住了要走的一行人:“站住!”

看到三柳先生氣勢洶洶的樣子,李泰山著實被嚇了一跳,他還從未見過三柳先生如此失態的模樣,急忙拱手:“晚輩見過三柳先生。”

沒有理會李泰山,三柳先生直接來到蘇青面前,語氣中帶著些怒氣:“想借用我的名號去干這這種掉腦袋的事?可沒問過我同不同意啊。”

三柳先生都聽到了!

眾人露出惶恐之色。

蘇青也是一愣,目光隨即沉了下來。

以自己的名望想要驅動流民上書遠遠不夠。

如果三柳先生不同意,那可就要馬上動手了。

念頭只是剛起,就聽三柳先生露出笑意,眼中露出一抹犀利,道:“方才屋里小友只顧著下棋不談其他,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說說你為何對于清查田畝如此執著,若說得有道理,我或許會幫小友一把。”

此話一出,眾人臉上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三柳先生竟然愿意主動介入朝堂之事?

更讓眾人震驚的是,三柳先生居然稱呼蘇青為小友。

地位高如李泰山,在也三柳先生面前只能自稱晚輩啊。

蘇青心里松了口氣,三柳先生并沒有直接拒絕,那就說明事情還有緩和的余地。

兩世為人,紙上談兵正是他的強項。

結合了一下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蘇青緩緩道:“敢問二位,各地豪強瞞報少報田產,朝廷少收了一筆田稅,而佃農百姓們也少了一筆收成。一時關系不大,可此消彼長之下百姓和朝廷越來越窮,而豪強越來越富裕,那會是什么后果?”

聽到這話,三柳先生和李泰山音樂感覺到一陣心悸。

照此說來,豪強瞞報田產的問題這確實是大周糜爛之根源。

京師外那些流離失所的流民便是明證!

沉思一會,李泰山忍不住問:“朝廷丈量田畝,清查土地即能改變現狀?”

蘇青搖頭:“不。”

三柳先生李泰山一起望向蘇青,等待蘇青繼續講話。

“丈量田畝、清查土地不過是癬疥之患,關鍵在于豪強勢力問題。”說到這,蘇青頓了一下道,“大周要強盛,除了前面兩點之外,還要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火耗歸公。”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

條條直戳痛點!

兩個老人一個處廟堂之高、一個處江湖之遠,都露出無比震驚之色。

沒想到此等治國良言竟出自一個少年之口。

李泰山深吸了一口氣,激動的拽住蘇青的手,道:“先生既有此等治國良策何不早說?我帶你去見陛下獻策,陛下斷然不會坐視著先生被打壓。”

蘇青直接給李泰山澆了盆冷水:“我只是做了個瞞報田產的案子便遭所有官員針對,李公覺得這些可能做到嗎?即便真要改革,你覺得這些抱團的官員愿意嗎?即便是李公你的家人愿意嗎?”

前世數千年的帝制,也就只有一位清朝的雍正皇帝憑借著鐵血手段做到了。

這還是因為雍正作為王朝前期的皇帝,且作為小族臨大國,有八旗作為基本盤才能推動。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