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與李洛、洪武皇帝同義。
一人物簡檔
出生日期:3954年二月初二。
崩逝日期:4029年三月初七。
籍貫:雍州隴西郡狄道縣。
民族:華夏族-漢屬
朝代:后唐
職業:唐國公-唐王-皇帝-太上皇。封建世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史稱“千古圣君”,“洪武大帝”,“太陽皇”。
在位:39年-393;393年-40年
廟號:道祖
謚號:大正偉業高明光世神道俊德開天立極文成武運大仁至圣孝皇帝。
陵號:道陵
代表作:《洪武詩集》、《洪武文選》、《洪武御制碑帖》等
主要功績:驅除蒙元,恢復華夏,建立后唐;開疆拓土數萬里,規模空前絕后;推行均田令,改土為流;推行簡體文字,普及教育;發展真道、醫道、匠道,開啟民智;開創洪武之治,開啟大公盛世;奠定以道治天下的格局,使得民風純良,吏治清明;洪武大移民,開發東北、西域、草原、北殷洲、大洋洲;修建長安、洛陽、西苑、唐陵山城;興修水利,保護自然環境,大興綠治;修《洪武大典》………唐道祖是封建時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史稱“千古圣君”,“洪武大帝”,“太陽皇”。
二生平梗概
李洛,籍貫雍州隴西狄道縣,前唐宗室后裔,字中正,后唐王朝開國皇帝。
李洛出生時,金與西夏皆已被蒙古所滅,隴西李氏已徹底衰微。時值蒙元鞭撻天下,華夏淪亡在即,李洛年少立志,心懷恢復祖業,與其妻崔秀寧流落東州,遇金國皇室代王顏鐸。
李洛與顏鐸結為父子,得顏鐸舊部誓死效力,編練鄉勇,開發海州以為基業。后來,李洛忍辱負重入仕元廷,轉移流民,積極籌劃反元興復大業。
39年,李洛以唐國公之名舉起義旗,收復江南,與蕭梁、趙宋結盟反元,基本恢復了南方。393年,李洛打敗結盟攻唐的梁、大理、宋三國聯軍,統一了南方,在江陵稱帝,國號唐,年號洪武,李洛就是唐道祖。
唐道祖稱帝之后,發動了三次北伐,將蒙元徹底趕出華夏,恢復了漢家大業。
唐道祖稱帝之后……洪武36年十月初一,64歲的唐道祖禪位,退居太上皇,但朝廷重大軍政要務,仍需太上皇同意。4029年,唐道祖駕崩于長安太極宮,廟號道祖,葬唐陵山城道陵。
三家庭成員
父:李秀成
母:梁氏
義父:
皇后:崔秀寧
妃嬪
妹妹:李沅,下嫁楊漢明
長子:李征
次子:越王李律
三子:吳王李衍
四子:趙王李循
長女:李微,下嫁林相如
次女:李徆,下嫁江賢
幼女:李徥,下嫁崔琇
PS:由于崔秀寧和李洛的功績高度重合,她的“千度詞條”就不寫了。后面還有好幾篇,體裁也不盡相同。蟹蟹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