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38章 (第1頁)

戴胄奏本的意思,大概是說,此前,朝廷每逢水旱災害,全靠正倉撥糧賑災,但正倉存糧有限,遠遠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建議效仿隋朝,設立義倉,讓官員、百姓繳納糧食,以備饑荒。最終呢,李世民還是聽取了他的建議。王公已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以天下州縣為單位,始置義倉,每有饑饉,則開倉賑給。因為貞觀初年,戰事連連,災害頻發。戴胄的這個義倉的提議,其作用,自然是非常大的。只不過,這個義倉的建立完全是站在了國家機器的層面上,是有益的。可以緩解朝廷財政困難,應對危機。可是其舉的本質,卻是將困難轉移到了百姓的身上,在本就疾苦的生活上,又加重了百姓的賦稅,負擔。但是,這也是應急的無奈之舉,就連魏征,也是雖然心中嘆息不忍,但還是認為建立義倉,是對的。......終于,李秋心中所期盼的成親的這一天,終于到了。唐代的婚姻按照禮制,共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幾個步驟。因為李秋和羅可心兩個呢,早有婚約在身,又有皇上和皇后娘娘兩人做證婚。所以前面幾個步驟也就都省下了。至于這請期,也是禮部請專人選取的良辰吉日。真正需要李秋和羅可心等人準備的,只剩下了這迎親一項。古代的迎親時間,可是跟現代人有著截然差異的。現代人娶親,一般都是在上午,還有的地方不能超過中午十二點一說。可是在古代,迎親的時間就是在下午。婚通昏,現代的婚禮,也是古代的昏禮演變而來。有古籍記載:婚姻者何?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所以昏時行禮何?示陽下陰也,婚亦陰陽交時也......這一天,浩浩蕩蕩的一大隊人,從芙蓉園出門,趕奔了羅府。一身紅色禮服的李秋,騎著赤兔馬,俊朗、帥氣,器宇軒昂,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大弟子王玄策在前方恭敬的牽馬。二弟子高侃和三弟子薛仁貴,他們留在芙蓉園中準備著后續。在李秋身后,是程處默、程懷亮、杜構、杜荷、房遺直、房遺愛、長孫沖、秦理、秦善道、尉遲寶琳、王崇基等人。都是程咬金、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敬德、王珪等等人家的孩子。被派來給李秋助威。在他們之后,還有鼓樂隊、儀仗隊及彩車,沿途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像程處默,當初因為蜀王李恪而差點害了李秋,還被他老子程咬金給狠狠抽了一頓。后來隨著時間的淡化,他也就回到了長安城。還在程咬金的親自帶領下,來到芙蓉園給李秋請罪。隨后,大家也就好的跟一家人一樣。對于他們這些人來說,都是長安城內頂級的衙內。但是......在李秋面前可是不夠看的。別看李秋在程咬金、杜如晦、秦瓊面前天天挨欺負,但那也是近乎平輩之交。身為長澤郡王,神武大將軍的李秋,地位上,身份上可比程處默、房子愛他們高出了一大截。以至于他們在跟李秋說話之時,都是深懷敬畏之心,畢恭畢敬。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