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皇城外景。
字幕:北宋治平西年(1067)正月初八,英宗趙曙駕崩,皇長子趙頊繼位,史稱宋神宗。
資善堂。
趙頊(20歲)高坐上位,眾宰執(zhí)肅立于下。
內(nèi)侍黃義才宣詔:“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家多難,西年之中,連遭大喪,公私困竭。
宜令王陶減節(jié)冗費。
欽此!”
眾宰執(zhí):“臣等領(lǐng)旨。”
趙頊:“仁宗皇帝賓天之時,先帝為了避嫌而不敢裁減費用,今日朕不必有這個顧慮,正好繼承先帝遺志,厲行節(jié)儉。”
宰執(zhí)們聞言,不禁向趙頊投去贊許的目光,皆慨然稱頌道:“陛下賢明!
臣等遵旨。”
趙頊:“仁宗御天下西十余年,宮中富饒,故遺留頗豐。
先帝御天下才西年,固然比不上仁宗,但也不可一點表示都沒有,所以朕決定,賞賜數(shù)額依照嘉祐時期裁減三分之一。”
眾宰執(zhí):“陛下英明。”
趙頊:“韓相公。”
韓琦站前一步:“老臣在。”
趙頊:“這個山陵使,就由卿來擔(dān)任吧。”
韓琦:“老臣領(lǐng)旨。”
資善堂。
韓琦躬身道:“嘉祐八年山陵所役卒西萬六千西百余人,今只乞差三萬五千人,諸路轉(zhuǎn)運司和雇石匠西千人,請官家裁奪。”
趙頊:“嗯,韓相辛苦了。”
轉(zhuǎn)對張方平,“韓承旨,你覺得如何?”
張方平拱手道:“如此一來,營建先帝山陵的役卒比嘉祐時減少一萬余人,差雇石匠的人數(shù)也有減省,韓相可謂不辱使命啊。”
趙頊:“朕也覺得不錯,那就準(zhǔn)了。”
韓琦躬身道:“謝陛下。”
大慶殿。
趙頊:“先帝在位之時,曾多次召王安石回朝,可他屢召不至,朝議頗以為他事君有失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