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32章 (第1頁)

然后拿了一本兵書交給他。“李秋啊,可能近些時日,我就要趕赴涇州了。”“很遺憾,你的婚事,我也就參加不上。”“這本兵書《六軍鏡》,是我根據這幾十年的戰事情況編著的。”“你拿去好好琢磨,觀瞧吧。”“以你的武力,才華,以及聰明,若是不能成為我大唐將來的中流砥柱,實在是太過可惜了。”在那個時代,兵書,醫術,技藝,這些可都是獨家之秘,絕不外傳的。李靖能對李秋如此,意義實在是重大,也足以說明了太多。就是在李秋的心中,也是非常嚴肅,充滿了敬意,很恭敬的接過兵書,對著李靖深施一禮。......隨著上元節的過去,整個長安城中關于節日的氣氛,也就快速的消散了。在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將目光看向了今年,以及大唐的未來幾年。眼下,北面的突厥強敵隱患還未有消除。在國內,民生依舊疾苦。去年大旱所導致的糧食危機,正在逐步的顯現出來。如果今年再要年景不好的話,對于整個大唐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要不是之前李秋主動的站了出來,幫忙分憂,解決了城外的那一萬多流民。怕是這個年他們都過不好。也就在這時,魏征上了一封《安人理國書》,提出了很多具體措施,以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在看了他的這封上表后,李世民深以為然,讓長安四品以上官員,都上一道奏疏,論自古理政得失,并進獻安人理國之方略。長安城中這么多的官員,李世民也想看看他們的真知灼見。只不過,李世民和魏征,將目光放在的是治國,撫民的方位。而長安城的眾多官員呢,看到的卻是魏征的狂妄。下午,在封德彝府中,當那些按照皇上吩咐前來辦公的官員離開后。封德彝的很多心腹,學生,士族的大員們,紛紛前來慰問。同時也就義憤填膺的,把魏征上表這件事斥責了一頓。“哼,這個魏征,真的是狂妄至極!”“封大人您身為宰相,都沒來得及說話,又豈有他說話的道理?”“再說了,像這國之大事,皇上又怎會聽他一個叛臣所言?”“不還得由老大人您這種柱國老臣來拿主意?”見眾人紛紛的聲討魏征,封德彝擺了擺手,緩緩的說道:“這些時日,我也未曾上朝。”“不知道那些多數的朝臣,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岑文本這時候回話:“回老大人。”“弟子曾打聽到了一些朝臣們的想法。”“大多數人都覺得,現如今國家戰亂已久,最要緊的是醫傷補漏。”“魏征之說,是一服救不了急病的緩藥。”聽到了他的話后,封德彝輕哼一聲,“呵,這魏征之說,不是什么良藥。”“而是給陛下畫了一張看似美好的大餅。”“這種事情啊,在前朝那會兒,我也見的太多了。”“看來,老夫不能繼續留在府中辦公,不說話了。”“陛下讓我做這宰相,這天下興亡,我不能不問啊!”眾人也是紛紛稱是,“老大人說的極是,我們今天來拜訪,也就是想請老大人您出山。”“不能叫這書生誤國啊!”“眼下,不同意魏征之說的人,本就有很多。”“如果再由老大人您站出來,相信魏征之說就更不會有人去聽了。”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