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2009年春末夏初開始講起。
是我來到上海打工的第二年。
第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到了第二年,對這個有著一幫總是欺負我的老鄉的打工小鎮上,有一種迫切想要逃離的念頭。
在頭一年的工作時間下來,工作經驗沒有,工資也沒有余下來做一些儲蓄。
更沒有機會選擇下一個發展自己的新起點,即便是有一丁點勇氣也泄了氣。
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農村小姑娘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感覺到非常迷茫和無助。
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和有智慧的長輩幫忙指引,又加上從小就在壓迫不能有獨立思考的環境中長大,膽怯到不敢去獨立考慮自己將來的路該怎么去走,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去獨立思考有一種羞恥感。
因為,在我將要決定做任自己喜歡的時候,就有一大幫人,真正需要他們幫忙的時候不幫忙,拿我來當出氣筒的時候,是一個也不缺席。
對我是從頭到腳的批判、打壓、貶低等各種言語上的攻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固化心理,膽怯害怕不敢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在離故事開端的15年后,學習了科學心理學的認知療法。
才明白,原來導致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選擇出了大問題的原因所致,是從小成長的環境中,被人為導致生了心理疾病,才會在身體上不受控制,思想上又被無形的牽制著,這樣的情況下,用反抗的行為做出沖動的選擇。
導致走向懸崖邊緣跌入深淵,浪費了最美好的青春和寶貴的時光。
五月上旬,具體是幾號,記不清了,只記得是過完五一沒幾天。
朋友肖要去約會,下了班我要一個人走一段沒有路燈的路。
以前肖還沒搬到這個院子里的時候,我也是一個人走這段路,肖來了過后,反而不習慣了。
掏出手機不由自主的給王繼忠發了一條信息:“你能來我們廠門口接我下班嗎?”
王繼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