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錨定一部經(jīng)典,如攀登高峰般矢志不渝,待精研透徹、融會貫通后,再拓展至他經(jīng),方可構(gòu)筑穩(wěn)固扎實的學問大廈。
對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之理,他深以為然并躬身踐行。
于文學創(chuàng)作,他勸誡家人“作文作詩,皆宜專學一家,乃易長進”。
在浩瀚書海,他精心挑選經(jīng)典,一旦開啟閱讀之旅,便如癡如醉、心無雜念。
如研讀《史記》期間,他全然沉醉于司馬遷筆下的歷史風云與人物傳奇,每日按時定額研讀,不受外界干擾誘惑。
只要一篇未完成,絕不輕易更換,以滴水穿石之功,咂摸每字每句韻味,領(lǐng)悟史家筆法、歷史興衰規(guī)律及古人智慧哲思,讓經(jīng)典養(yǎng)分充分滋養(yǎng)靈魂,提升文學素養(yǎng)與歷史洞察力,為其文學造詣與史學眼光奠定深厚根基。
三、有恒為要: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曾國藩視“恒”為讀書治學的命脈所系。
他深知人生恰似漫長馬拉松,而非短暫沖刺跑,唯有持之以恒、堅定不移,方能跨越艱難險阻,摘取勝利果實。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于他而言,“有常”即恒心與毅力的堅實鎧甲,助其在求知征途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他在家書中反復(fù)向家人傳遞“恒”之力量,以讀書為例,“只要有恒,不必貪多”。
他強調(diào):“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他一生以恒為筆,書寫讀書傳奇。
即便戎馬倥傯、軍政事務(wù)堆積如山,仍每日雷打不動堅持讀書、寫日記、習書法。
“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且嚴格遵循既定節(jié)奏,不因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