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期-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頸強首、凱爾尼格征和布魯津斯基征陽性等腦膜刺激征恢復期-患者可出現口周皰疹,此時病情不會進展暴發型:不及時治療可于24小時內危機生命休克型-短時間內出現瘀斑、瘀點,24小時內出現循環衰竭,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膜腦炎型-表現為腦膜及腦實質損傷混合型輕型:多見于流腦流行后期慢性型:成人多見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加,一般在(10~2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升高至80%~90%以上。
并發DIC者血小板減少腦脊液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方法。
典型的腦膜炎期:壓力增高,外觀呈混濁米湯樣甚或膿樣;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至1.0*10^9L以上,以多核細胞為主;糖及氯化物明顯減少,蛋白含量升高細菌學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預后:本病普通型如及時診斷,合理治療則預后良好,多能治愈,并發癥和后遺癥少見。
暴發型病死率較高,其中腦膜腦炎型及混合型預后更差。
小于2室的嬰幼兒及老年人預后差治療普通型:病原治療-青霉素首選;頭孢菌素;氯霉素。
一般對癥治療-做好護理,預防并發癥。
保證足夠液體量、熱量及電解質。
顱內高壓給予20%甘露醇預防:疫苗注射敗血癥敗血癥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并誘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后迅速被人體免疫功能清除,未引起明顯全身炎癥反應者稱為菌血癥。
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組織中生長繁殖,其產生的毒素侵入血液循環,而病原菌不入血者稱為毒血癥。
在菌血癥基礎上發展并出現毒血癥即為敗血癥。
敗血癥患者存在原發性遷延性化膿性病灶則稱為膿毒敗血癥。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臨床上有下列2項或2項以上表現:體溫>38℃或<36℃;心率>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