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的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生存所需,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無論是北方的餃子,還是南方的粽子,皆承載著深厚的地域風情和歷史底蘊。
我小時候記憶里的年夜飯總是熱氣騰騰,我媽親手包的餃子皮薄餡大,咬一口鮮香西溢,滿滿的幸福感和年的味道,那滋味至今難忘。
不怕笑話,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就指望著過年能吃上一頓好飯,那餃子里的肉餡仿佛是世間最美味的珍饈,每一口都讓人心生滿足。
如今生活好了,年夜飯的菜肴更加豐盛,但那時候我媽包的餃子,才是我記憶里最美味的。
孩子嘛,嘴饞是天性,那個年代零食難得,一顆糖果能樂上半天。
每到過年,餃子成了最期盼的美食,那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慰藉。
餃子出鍋時,香氣彌漫整個屋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中夾帶著對新年的期盼。
看著電視里的熱鬧春晚,當然那個時候也不知道什么是春晚,只知道里面有跳舞的,有唱歌的,還有幾個人說著稀奇古怪的話,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我們小孩子也不懂,只覺得跟著熱鬧就好。
小時候每逢過年,其他小伙伴們最期待的就是放鞭炮,煙花那是高級貨,奢望不了。
大多都是等大人們放完炮仗以后,他們就去撿那些沒響的臭炮,有的還能放,他們就小心翼翼地放好,找個地方重新點燃,不能放的就拆開,幾個湊齊一堆火藥面,然后用香火一點,瞬間火花西濺,歡呼聲此起彼伏,盡管手指被火藥染黑,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那種簡單的快樂,如今回想起來依舊溫馨而珍貴。
不過說實話,每年因為放炮受傷的孩子不在少數,大人們那時候也不怎么管孩子,農村嘛,大多沒那么講究。
現在想想,太危險了,孩子們也是在危險的邊緣,反復地試探。
還是管著些好,畢竟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