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的想法,那些急功近利的念頭,都是我們要戰勝的敵人。
"1961年初,工廠里來了個新干部,是上級派來整頓的。
這個干部姓張,年紀不大,但很務實。
他找年輕人談話,詳細了解了工廠的實際情況。
"同志,你在朝鮮戰場上立過功,現在工廠需要你這樣有經驗的同志。
"張干部說,"我們要調整生產計劃,把質量搞上去。
你愿意當車間主任嗎?
"年輕人猶豫了。
他知道,在當前的形勢下當干部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但他還是答應了,因為他相信,只有踏踏實實地干,才能真正為國家做貢獻。
在張干部的支持下,年輕人開始在車間里推行新的管理方法。
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生產計劃,重視產品質量,關心工人的生活困難。
慢慢地,車間的面貌開始改觀。
然而好景不長。
1962年,隨著"五反"運動的開展,工廠里又掀起了一股政治運動的浪潮。
一些人借機打擊報復,年輕人的一些改革措施被說成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這時,年輕人的愛情也遇到了困境。
他喜歡上了織布車間的一個女工小芳,兩人都有意談婚論嫁。
但小芳的父親曾經是個小商人,在"五反"運動中被批斗,這讓兩人的關系蒙上了陰影。
"咱們的事情,還是再等等吧。
"小芳紅著眼睛對年輕人說,"我不想連累你。
"年輕人握住小芳的手:"我不怕。
在戰場上,我見過生死。
這點困難算什么?
"但現實是殘酷的。
很快,有人開始在背后議論,說年輕人和"資本家的女兒"糾纏不清,立場有問題。
組織上也找他談話,暗示他要注意個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