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佛郎機商船。
船首像的眼眶里嵌著鴿血石,這讓他想起三天前在總督府見到的密函——蓋著五省海商盟主印的恐嚇信還鎖在黃花梨匣中。
"抽分十二取一,這是圣諭。
"他舉起新制的鉛芯船斛,突然發現斛底黏著幾粒黍米大小的金砂。
冷汗瞬間浸透官服,這是海商"三日索命"的最后通牒。
當夜三更,值房梁上突然垂下條浸透火油的麻繩。
海澄抓起《榷關稅則》擋在面前,書頁間突然飄落張泛黃的海圖——泉州灣某處礁石群標著朱砂圈,正是他當年遭遇海難的葬父之地。
太液池的龍舟賽鼓點里混著機括輕響。
朱翊鈞的指尖撫過龍頭雕飾,突然摸到三道平行的刻痕——這是現代刑偵課教的ansha標記。
他猛地扯斷珠簾,十二旒玉珠暴雨般砸向右側畫舫。
"護駕!
"馮保的嘶吼聲中,三支弩箭穿透龍舟錦帳。
朱翊鈞就勢滾入水中,腰間玉佩卻勾住了機關——這是張居正昨日進獻的"驅邪佩",此刻正在水底泛出熒綠幽光。
當錦衣衛撈出昏迷的皇帝時,沒人注意到他緊攥的左手。
掌心是用血畫出的古怪符號,正是現代緝毒警的緊急暗語:東南方,三百步,三人組。
武英殿的日晷指向申時,東林黨人顧憲成的皂靴己經踩過三道殿檻。
他揮動的《皇明祖訓》書頁間,不時露出半截帶血槽的軟劍——這是江南文社特制的"諫刃"。
"陛下可知洪武三年禁海詔?
"他的唾沫星子濺在御案上,"片板不得下海,此乃太祖定鼎之基!
"朱翊鈞突然掀開龍案錦袱,露出整套《鄭和船隊鐵券圖》:"顧卿可識得此物?
"他抽出永樂年間頒給船工的"通海符",符背鐫刻的阿拉伯數字正是海關編號雛形。
"正統元年,朝廷歲入白銀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