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華棠以前一直以為,楚銘安是個乖巧溫順的少年,單純善良沒心機。
這位太子殿下沒回西翎之前,在蕭華棠面前確實表現得單純無辜,善良溫順,只是跟著父親回西翎之后,以太子身份參與朝政,輔佐自己的父親,難免要跟朝中大臣打交道。
輔佐朝政其實不費什么力。
因為在南詔三年所學,回到西翎勉強夠用。
然而跟大臣們打交道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朝中老狐貍多,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雖說楚暗這些年手段一直強硬,此次登基還是因為親手殺了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小皇帝,手段之冷酷無情,足以讓滿朝文武對他畏懼忌憚。
可人心從來都是復雜的。
大臣們一邊跟皇上表忠心,一邊又要思索著該如何自己謀利益,家中有女兒的大臣會想著把女兒嫁給太子,甚至有些直接想獻給皇帝,一步到位成為皇帝的老丈人。
有人暗戳戳想討好楚銘安,各種算計挖坑。
有人覺得楚銘安單純愚鈍,各種應付糊弄。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只一年時間,單純善良的少年也難免要學幾分狡猾,何況楚銘安跟蕭華棠待在一起三年,根本不可能真的愚鈍。
再加上楚暗這個父親時不時提點,再怎么單純的小太子,浸淫權勢中久了,也不會繼續保持天真單純。
所以當次年蕭華棠來西翎看望小太子時,小太子再三表示想把兩人的婚事定下來。
蕭華棠道:“婚事不是已經定下來了嗎?”
“我想昭告天下。”小太子如是說道,“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的關系。”
蕭華棠想了想,答應他了。
于是她在西翎跟楚銘安定了親,并且以詔書的形式昭告全天下,以至于西翎滿朝文武暫時只能歇了把女兒嫁給太子的心思,只把目光瞄準了楚暗的后宮,想著皇帝正值壯年,若有嬪妃入宮,再生幾個皇子公主壓根不算事。
若運氣再好一點,女兒生下的皇子能繼承皇位,那家族就更一飛沖天了。
可惜楚暗上無太后壓著,下無賢后勸諫,他一意孤行地空置后宮,任由百官在朝堂上說干了嘴,他也無動于衷。
太子楚銘安的地位穩如泰山。
蕭華棠來西翎看他之后定了親,在西翎待兩個月,跟楚銘安一起過了年節,除夕一起守歲,過完年元宵還一起去放花燈,直到正月十八才離開西翎。
此后一年又一年,不是楚銘安去南詔就是蕭華棠來西翎——當然,太子身體越來越康健之后,還是他去南詔的機會比較多。
因為他不舍得讓蕭華棠長途跋涉。
楚銘安每每以增進兩國友誼為理由,帶著使臣去南詔做客,蕭華棠滿十六歲那年就開始協助母親處理朝政,以儲君身份監國,但不算特別正式。
畢竟她年紀還小,母親還年輕。
所以偶爾去西翎小住兩個月也不會影響到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