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哪有拉著生人問東問西的?換做以前,月姐遇到這樣的人不是狠瞪一眼,就是一記窩心腳過去了。
出門在外都有忌諱,有人人都知道的潛規則,不是同患難過,就千萬要隱藏好自己的來歷和目的,免得被人下套。
倒是阮地,一群簡單的人坐上火車到處跑,放在她老家,那就是一堆錢自己長腿在飛。
好在這個姑娘,在簡單之中又透著一絲聰明,問來問去,問的都是月姐一行人的事,關于她自己倒是一丁點都沒有透露,要不是她是個獨行的姑娘,月姐都要去找乘務員換位子了。
“我曉得了!”路人姑娘突然說,“前些日子太原那邊有個廠子弄出了留聲機,你們是去買留聲機去的吧?”
留聲機?
月姐終于來了興趣:“這是什么東西?聽這名,是能把聲音留下來?”
路人姑娘點頭:“我也是聽表姐說的,不過這東西,如今似乎還沒什么用,得用手搖,聲音也不大清楚,多是有錢人家買來當個玩意,不過畢竟新鮮,買的人還不少呢!”
那月姐就沒興趣了——阮地總是會冒出一些毫無作用的新東西,阮地百姓會買,他們畢竟吃喝不愁,有閑錢了總愛追求新意,但對她而言,不成熟的東西意味著風險,砸手上了可就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在川蜀,大戶人家掌控著錢的都是家長,他們只會花錢買對生活有用的東西。
譬如阮地的蠟燭就很不錯,便宜,耐燒,不像油燈開銷大,她常常自己帶一批回去賣,薄利多銷,賺頭也不少,阮地有作坊專門養蠟蟲制蠟燭,聽說作坊主都發了大財,阮地的百姓也沒幾個用油燈的了。
玻璃燈罩也不錯,不過因為價高,所以只有官宦人家肯買,玻璃燈罩里放上大蠟燭,出門也不怕被風吹滅,比紙燈籠亮堂。
這樣易碎的東西,倘若沒有官宦人家派人請托,月姐也是不會帶回去的,路上的損耗就和利潤打平了,實在沒有必要。
那姑娘看月姐沉思,又很活潑地說:“不是為了留聲機,那是為了什么?哦!輪胎是不是?青州那邊運來了不少橡膠,種了好幾年,今年總算開始收了,不過聽說往外賣的話價高得很!”
橡膠,月姐是聽過的,不過她帶回去也沒人買,她的東家也買不起,買來也不知道干什么。
月姐總算是有了和這姑娘聊天的興趣,這人傻是傻了一些,但消息倒是很靈通:“我們只做些小本買賣,便是進貨,也是進穩妥的貨?!?/p>
姑娘想了想:“那我就想不到了,如今市面上的好東西,都是不易得的,但也都沒什么用!”
“我兄長之前買了個黑盒子,說是什么照相機,還有一堆藥水,架著那黑盒子一站就是一早,又得在家弄個暗房,燭火都不能放近了,拍出來的東西吧只能說有個人影。”
“我兄長說,這是因為現在的感光材料都是從自然界獲取的緣故,不太穩定,光敏性也不好,不過等以后的化學工業發展起來了,應當就不需要那么長的曝光時間,拍出來的效果也就更好了?!?/p>
月姐聽得云里霧里,什么感光、光敏、化學,那是一個詞都聽不懂,但她還是莫名生起了興趣。
“妹妹,那化學,是個什么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