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509章 (第1頁)

藤原得悟不以為然:“青州繁華富庶,若我倭國也能如此,必然海晏河清!吏治能清明,不也是因為這個嗎?倭國窮困,役人吏目自己都吃不飽,不搜刮平民,怎么養活自己的家人?”

雖說是貴族之后,但藤原得悟不太講形而上的東西,他更喜歡漢人的這一套,講經濟,講底層邏輯,而不是舊學儒家的那一套,甚至皇帝只要道德完備就會被上天垂憐,就能讓百姓吃飽喝足,這都是很無趣,且無用的東西。

如果真有用的話,那么倭國現在應該是強國了。

畢竟如今的天皇道德上一定是個完人,天皇連肉都很少吃呢!

靜子覺得眼前的男人說的有一些道理,但不太能說服她,她有些艱難地說:“可是在有錢的大宅子里,仆人們之間,仍舊會互相欺負,老女仆會欺負新女仆”

“那是因為規矩不夠嚴苛!”藤原得悟這樣以為,“見微知著,這戶人家的家主,一定是個庸碌無能的人?!?/p>

好像有道理!靜子覺得這個人很聰明。

藤原得悟問她:“你來青州以后,也恨倭國,恨你的故鄉嗎?”

靜子搖頭:“我不恨,家鄉不是很好,但這不是我父母鄰居的錯,這是很復雜的?!?/p>

復雜——以前靜子說不出這種話,她上了漢話班之后,終于明白強大和弱小的原因,都是很復雜的,人心也很復雜。

倭國很小,靜子從前不覺得倭國小,那么大呢!

她到了青州才知道,倭國確實很小,雖然人不多,但能耕種的土地卻不多,能讓土地肥沃的肥料更少,所以倭國人不在乎“外面”怎么樣,資源少,就必須要爭搶。

爭搶,才能活下去。

可爭搶不利于天皇的統治,不利于地主的治理。

所以一代代的愚民,分化,分而治之。

窮既是原因,也是結果。

除非人們能不靠土地吃飯。

可怎么能不靠土地呢?就連大國如今都要不斷補貼農戶,倭國怎么補貼?

于是倭國只會剩下兩種人,一種是老實的,能當牛做馬,無論遇到什么都溫順的人,比如她和她的父母兄妹,一種是壞人,他們足夠壞,也足夠聰明,知道怎么欺負平民,又不會把平民欺負死。

其中容不下好人,以及不好不壞的人,這兩種人早就死了。

藤原得悟看著靜子,這是個還沒有長成的“人”,她似乎懂很多東西,但都沒有掌握到精髓,她沒有自己的信念,仍舊是茫然的。

于是他笑著問:“你覺得,有什么辦法能讓倭國變好嗎?”

他已經感受到了父親的痛苦,他明白了父親的困境。

而他是個孝順的兒子,他想,他應該做點什么去幫助父親,而父親,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借口,一個可以把仇恨聚集過去的“人”。

靜子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沒有關系,以后他會知道的。

“我想,你應該是想讓倭國變好的,畢竟那是你的故鄉,她養育了你。”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