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賞識孩子
周弘認為,做父母的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賞識”,應該給予孩子力量,必須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不停地為他鼓掌歡呼,為他“加油”。也許學會賞識,正是打開孩子潛能之門的金鑰匙!
一個“行”字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魔力,是因為它滿足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面子。其實,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周婷婷的兩個好朋友跟周弘談心。一個叫楊雨的女孩說,她爸爸非常希望她考試得100分。有一次,她總算得了100分,便一蹦一跳地回家告訴爸爸:“好消息,我終于得100
分了!”
爸爸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哪一門?”楊雨“自然”兩個字還沒說完,爸爸的表情立即就不自然起來:“走,走,走,我看見你就心煩。”她感到很委屈!
還有一個叫郭麗的女孩,爸爸媽媽總是抱怨她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一次,她咬咬牙對爸爸媽媽說:“你們別總看不起我,我也有一門課經常得第一!”
“你還有第一?”媽媽表示懷疑。“當然了,我的勞動課經常能得最高分!”“虧你還說得出口!我看你將來就是掃馬路倒垃圾的料。”郭麗睜著一雙困惑的大眼,不知所措地看著媽媽。
可見,一些父母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心態。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他們通過您來到人世,卻不是您的化身;他們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屬于您。”
周弘說,雖然孩子們總是笑嘻嘻的,但他的內心也有一個悲慘的世界和一個希望的世界,它們一刻不停地廝殺著、搏斗著,焦點無非就是“我行”還是“我不行”。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力量,讓孩子看到你,他就渾身充滿了力量;要培養孩子“一千次被打倒,也相信自己第一千零一次能夠站起來”的膽量和氣魄,使他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早就提出:應該像尊重上帝一樣地尊重孩子,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巨大的。不可否認,中國父母的愛心最博大、最深沉,可教育的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也許只有賞識才能打開孩子的潛能之門!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以積極的心態欣賞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積極的心態欣賞就是賞識,也就是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賞識教育一定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表揚,賞識的標志是“行”,而不是“獎”或“罰”,賞識就是“看得起”。
要在賞識孩子的同時,主要嚴格要求孩子,及時指出孩子所犯的錯誤和各種不足。告訴孩子改正錯誤和修正不足的方法,并在孩子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及時給予孩子賞識。
教子點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動物的地方。”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成功,孩子就是在一個個成功中不斷進取,更上一層樓的,而賞識正是催促孩子奮進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父母,要重視賞識孩子,學會賞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