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幼兒園的調查
梁艷
(北京大學2008級社會學系本科生)
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北京市平谷區某幼兒園的一個班,這所幼兒園是平谷區質量較好的主要公立幼兒園之一。我所選取的這個班為大班(幼兒年齡在5~6歲),班上有幼兒37名,配備3名教師(班主任1名,副班主任1名,保育員1名)。研究方法包括非參與式實地觀察(2012年12月10號下午和17號下午兩次),對班主任的多次訪談,以及實地觀察時對副班主任和保育員的簡單訪談。此外,筆者還給全班幼兒家長發放了小型問卷,以了解他們對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態度。
一、典型一天的時間安排
除了幼兒園里的工作者和孩子正在上幼兒園的家長們,普通的成年人可能并不清楚今天的孩子在幼兒園里過著怎樣的生活。因此,我在向訪談對象幼兒教師[59]了解情況時,是從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開始的。幼兒園的作息雖然不像中小學那樣嚴格,但各項活動也有明確的時間劃分。幼兒作息時間有冬季時間和夏季時間兩種,并且小班、中班、大班有所不同。以她教的大班冬季時間表為例,幼兒們的作息是這樣的:
7:30~7:40,來園活動
7:40~8:10,吃早餐
8:10~8:50,區域活動
9:00~9:30,集體教學活動
9:40~9:50,吃加餐
10:00~10:50,戶外活動
11:00~11:30,吃午餐
11:30~12:00,餐后活動
12:00~14:00,午睡
14:00~14:30,吃午點
14:30~15:00,集體教學活動
15:00~15:50,戶外活動
16:00~16:30,吃晚餐
16:30~16:50,離園活動
在上面這份時間表中,區域活動指的是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活動,包括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玩的同時學習東西。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是孩子們學習知識密度最大的一個時段,教師會教幼兒幾類知識:常識、語言、算術、美術、音樂等。戶外活動就是教師帶領孩子們在幼兒園的院子里的活動,原則上有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和幼兒的自由活動,時間比例約為3:2,不過據訪談對象透露,實際上許多老師會讓孩子一直自行玩耍,教師并不組織。午餐后活動時間教師往往會帶孩子們排隊散步或講一些故事。而來園活動和離園活動時間沒有硬性規定,基本上由班主任自行安排,比如唱歌、講故事、畫畫等,也有時用于認知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