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振蕩平昭義的消息,隨著報捷信使的一路馳騁,在整個北方大地上傳開。
軍事上的勝利,不可避免的會振奮人心,天下混亂了這么多年,北方大地上,也是連年廝殺,可直到陳從進一一蕩平群雄,終于可以看見那么一絲太平的曙光。
義武,魏博二鎮,陳從進罕見的沒有設立節度使,甚至連上書朝廷都沒上書,各州依原制,設刺史,但各州刺史,不論何人,皆不能兼領州兵等地方武裝。
各州設防御使,而在防御使之上,又設轉運使司,負責錢糧運輸,轉運使司中,也是三權分立,轉運使負責清點賬冊,分配,防御使負責提報州中所需錢糧,而負責糾察的,則是緝事都。
同時,陳從進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便是在藩府與州郡之間,失去了一個中轉的職能,也就是藩府直接控制的州郡數量太多,以至于事務繁雜,且距離較遠,政務不能及時處理。
本來,節度使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節度使的權力過大,即便是遏制財權,人事權,但只要有節度使這個名頭在,在人心中,他就依然還有這個權力。
所以,陳從進決定新設一個職位,來區別節度使,在州以上,新設一個行政機構。
宋時的路制,元明清的行省制,但不管什么制,其核心概念,便是分權,相互遏制,權力不受控制的下場,那就是野心膨脹,比如如今的節度使。
人的欲望,大部分都是一步一步的擴大,便如陳從進,他此時的欲望已經是橫掃六合,一統寰宇,更進一步,也就是創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可在他從軍之前,這種事,只能是幻想罷了,在現實中,他卻是連殺雞都不敢親自動手的人。
在和諸僚屬商議許久后,陳從進決定在每一鎮中,進行三權分立,也就是都防御使,都轉運使,都按察使三個機構。
其中,軍事方面,主要是各鎮之內的州兵,是由都防御使指揮,都防御使之下,還有各州的防御使。
都防御使平日里,只有對軍隊訓練,裝備上有話語權,沒有軍令是不能調動各州的州兵,能調兵的情況下,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地方上有叛亂,以及外敵入侵的情況。
而這種情況,依然要都轉運使,都按察使三人聯名簽署軍事調令,并上報藩府。
轉運使司負責的是財政方面,也就是錢糧的征收,轉運等事務。
按察使司負責的是民政,比如興修水利,以及人事評稱。
財,人,軍,這只是三個大的方向,而在底下,還有提刑司,河務司,戶籍司等等各類機構。
雖然此時陳從進擅自更改官職,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不改已經是不行了。
地方上官職混亂,連年混戰,對于軍事上的需求太過旺盛,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是一人身兼數職,有的職位卻是缺失已久。
陳從進急需徹底捋清地方,讓官員知道自己的職責,當然,為了一張遮羞布,很多官員原來的職務名稱依然保留,但在陳從進治下,最重要的權力,還是要來源于新設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