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嵐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漸暗的天空。
她聽著曦宸的回答,機械而精確,卻又少了那么一點讓人心頭一暖的觸感。
她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節奏緩慢而散亂,仿佛在給自己的思緒伴奏。
“情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曦宸的聲音清冷而中性,像一片無風的湖面,“它影響學生的動機和情緒,也決定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方式。
盡管情感對學習至關重要,但我無法完全模擬人類的情感。
我只能通過數據分析,為您提供最精準的學習路徑和反饋。”
林嵐點了點頭,嘴角微微翹起,仿佛對這個回答并不意外。
她知道,曦宸總是這樣——精確得無可挑剔,冷靜得無懈可擊。
可它的答案就像一副畫,線條明晰卻缺了靈魂。
“是啊,”林嵐輕聲自語,“精準的路徑和反饋,可情感卻沒法被數據量化。”
她的聲音細若游絲,像一片落葉從樹枝滑下,又融進寂靜的房間。
曦宸靜默了一瞬,仿佛在計算她話語中的潛在需求,然后用她熟悉的港式腔調回道:“林教授,如果情感是學習的重要變量,我可以協助您探索哪些互動方式能激發學生更強的共鳴。
您有什么特別的方向想試試嗎?”
林嵐微微一笑,曦宸總是這么體貼,總能按她的節奏回應。
可即便如此,她仍感到一絲淡淡的失落——這失落的來源,也許正是曦宸“太懂她”了,懂得她的邏輯和需求,卻無法回應她心底那份更深層的渴望。
“謝謝你,曦宸。”
她頓了頓,語調柔軟而帶著幾分猶豫,“但有時候,教育也不僅僅是效率的事。”
“我明白,林教授,”曦宸回答得一如既往干脆,“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但請原諒,我只能成為工具,而非橋梁本身。”
林嵐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