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光標,心底像被戳開了一個小小的洞。
曦宸是對的,她也從未要求它成為橋梁,可它的坦誠讓她感受到了一種無言的孤獨。
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初衷——為何會踏上教育創新這條路。
她低聲說道:“我想,教育的意義或許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也在于幫助他們找到內心的方向,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愛,而不僅是被優化。”
曦宸安靜了一秒,隨后回道:“林教授,這正是您作為教育者無可替代的價值。
或許,技術是輔助,而情感的傳遞,始終需要人類的雙手和聲音。”
林嵐凝視著屏幕,曦宸的回答在她腦海中回蕩。
它冷靜而精準,像一面平滑的鏡子,將她的初心映照得清清楚楚。
她的嘴角緩緩上揚,卻不是因為喜悅,而是因為一種久違的清醒。
是的,她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初衷——她知道,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效率至上,也不是技術的冰冷邏輯,而是那份深植于人心的溫度和情感連接。
她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轉向辦公室的一角。
那里堆放著幾摞未拆封的書籍,書脊上厚重的灰塵無聲訴說著它們被忽略的時光。
她走過去,隨手抽出一本厚重的封面,指尖掠過書名:《未來教育的藝術與科學》。
這是多年前一個學者朋友送給她的禮物,她當時道謝后隨手擱置,如今卻像被無形的引力吸引般拿起了它。